二次抵押的余额计算逻辑与负债风险阈值一文详解

二次抵押的余额计算逻辑与负债风险阈值一文详解

2025-04-14 9
来源知乎:融贷无悠悠

 

房产抵押贷款作为一种高效的融资工具,因其具有贷款额度高、利率低、办理门槛低、贷款期限长、用途广泛以及还款方式灵活多样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无论是按揭房还是已经办理过一次的房子,要想再次融资,可以在已经有一笔贷款的情况下再申请一笔贷款,也就是二次抵押,但二次抵押需要房子评估价减去上一笔贷款还有可贷空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二次抵押余额如何计算吧

1、二次抵押计算公式

二次抵押可用额度 = 房屋评估值 × 抵押率 - 原贷款本金余额。

举例来说:

也就是1000万的房子,上次借了550万,已经还了50万,那么我们二次抵押可贷额度就是:1000*0.7-500=200万左右。

这两百万就是我们二次抵押能贷出来的钱了。

根据房产类型的不同,抵押率也不同。

①住宅最受银行欢迎,抵押成数可做到6-9成

②别墅、公寓成数在5-7成

③经济适用房、办公楼、厂房、商铺、写字楼等成数在5-6成

 

 

2、二抵价值关键影响因素

①房屋估值

处于城市核心地段、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的房屋,如位于市中心商业区或优质学区附近的房产,其价值往往远超城市边缘或偏远地区的房屋。

房龄(最好在30年以内)也是重要因素,新建房屋通常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价格相对较高,随着房龄的增长,房屋会出现自然磨损、建筑技术更新等问题,导致价值逐渐降低。

房地产市场行情的波动对房屋估值影响巨大,在市场上行期,房价普遍上涨,房屋估值随之升高;而在市场下行期,房价下跌,房屋估值也会相应降低。

②原贷款剩余金额

原贷款剩余本金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二次抵押的空间大小。若原贷款剩余本金较高,意味着房产的负债较重,可用于二次抵押的剩余价值就会减少;若原贷款已经偿还了大部分,剩余本金较低,那么二次抵押的可贷额度就会相应增加。

③评估机构差异

不同银行或金融机构对抵押率的设定存在差异,一些大型国有银行风险偏好较为保守,抵押率可能相对较低;而部分小型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为了拓展业务,可能会适当提高抵押率以吸引客户。

案例解读: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二次抵押余额的计算逻辑,我们以一套市值 500 万的住宅为例。假设该住宅原贷款余额为 200 万,当前金融机构确定的抵押率为 60%。

二次抵押可用额度 = 房屋评估值 × 抵押率 - 原贷款本金余额 ,则该套住宅的二次抵押可用额度 = 500 万 × 60% - 200 万 = 100 万元 。这意味二次抵押可贷额度 100 万元。

如果房主希望扩大融资空间,可以采取提前还款的方式。例如,提前偿还原贷款 50 万元,此时原贷款本金余额变为 150 万元,那么二次抵押可用额度 = 500 万 × 60% - 150 万 = 300 万 - 150 万 = 150 万元 ,融资空间增加了 50 万元。

另外,若房产因周边基础设施改善、市场行情上涨等原因实现增值,市值提升至 600 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二次抵押可用额度 = 600 万 × 60% - 200 万 = 360 万 - 200 万 = 160 万元 ,融资空间同样得到了扩大。

 

 

负债风险阈值是金融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概念,用于衡量借款人在背负债务时所面临的风险程度,以及确定其所能承受的债务极限。从本质上讲,风险阈值是一个界限,一旦借款人的负债水平越过这个界限,就意味着其财务状况可能面临不稳定,违约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信用记录

信用记录是借款人信用状况的直观体现,良好的信用记录是借款人诚信和还款能力的有力证明,这样的借款人在金融机构眼中,信用风险极低,是值得信赖的优质客户。

相反,不良的信用记录则是一个严重的警示信号,表明借款人在过去的借贷过程中存在多次逾期还款、欠款不还等问题,甚至可能出现过征信花的情况,即频繁申请贷款或信用卡,导致征信报告上留下大量查询记录。这些不良行为不仅反映出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存在严重问题,还会使金融机构对其未来的还款表现产生极大的担忧,从而将其视为高风险客户。

2、收入稳定性

收入稳定性是衡量借款人还款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借款人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地获得收入,以按时偿还债务。

3、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借款人资产与负债关系的关键指标,它通过计算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直观地展示了借款人的负债程度和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表明借款人的负债相对较少,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越高,偿债能力越强,财务风险也就越低。

当资产负债率低于 40% 时,借款人的财务状况通常较为稳健,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相反,当资产负债率超过 70% 时,意味着借款人的负债规模较大,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相对不足,偿债能力较弱,财务风险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如利率上升、资产价格下跌等,借款人就可能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过度负债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

 

1、现金流断裂与抵押物处置

对于借款人而言,过度负债首先会对其现金流产生巨大的冲击。当债务规模超过其还款能力时,借款人需要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本息,这必然会导致其日常运营或生活所需的资金严重短缺,进而引发现金流断裂。

如果企业以抵押资产获取贷款,当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时,金融机构有权依法处置抵押物。

2、信用评级下降与后续融资困难

过度负债还会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在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时,会综合考虑其负债水平、还款能力、还款记录等多个因素。

当借款人过度负债时,其违约风险增加,信用评级机构会相应降低其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的下降将直接影响借款人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

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时,通常会参考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批标准和更高的贷款门槛,甚至可能被拒绝贷款。即使借款人能够获得贷款,由于信用评级下降,金融机构为了弥补风险,会提高贷款利率,增加借款人的融资成本。

 

那么我们如何规避风险呢?

1、风险对冲

通过巧妙组合不同类型的贷款结构,如信用贷与抵押贷相结合,能够在扩大融资规模的同时,有效分散风险,降低整体负债率。

以信用贷与抵押贷的组合为例,信用贷通常基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发放,无需抵押物,具有申请流程简便、放款速度快的特点;而抵押贷则以房产等资产作为抵押物,贷款额度相对较高,利率相对较低。将两者组合使用,借款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配贷款比例。

2、设计缓冲期

设置还款缓冲期也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风险对冲策略,其中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备受关注。先息后本是指在贷款期限内,借款人只需先偿还利息,本金在贷款到期时一次性偿还。这种还款方式在短期内极大地减轻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为其提供了一定的资金周转空间。